江西服装学院“红色摄影机”社会实践队赴井冈山开展红色走读活动

时尚传媒学院 讯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精神是革命先辈们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为深入理解、传承井冈山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理想信念,2025年6月27日,江西服装学院“红色摄影机”社会实践队走进井冈山,参观茨坪镇毛泽东同志旧居与黄洋界哨口,寻迹红色根脉,汲取奋进力量。

探访茨坪旧居,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队首站抵达茨坪镇毛泽东同志旧居。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茨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部、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军官教导队、军械处、公卖处等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

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曾深入群众、思索革命方向,在一张油漆剥落的长木桌上,在一根灯芯的油灯下,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一文,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道路。队员们驻足凝视,聆听讲解,从旧物中感知革命先辈的为民情怀,于场景中体悟“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的起源。

重走黄洋界,致敬英雄壮举

随后,实践队转赴黄洋界哨口。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毛泽东为此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以志庆贺。站在黄洋界,险峻山势与防御工事映入眼帘,讲解员生动还原“黄洋界保卫战”的烽火硝烟——红军巧用竹钉、滚木、礌石,借天险御敌,用智慧与勇气守护革命根据地。队员们沿着先辈战斗足迹行走,仿佛听到了那振奋人心的炮声,对“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image.png

为了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伟大胜利,在此地立起纪念碑。在纪念碑前,队员们默哀致敬,心中涌动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革命先烈无尽的崇敬与缅怀。

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担当

黄洋界的遗迹向我们重述了一段光辉坎坷的革命历史,毛泽东同志旧居内还存留着红色生命的温度。此次井冈山红色旧址参观学习,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实践队队员们完成了一场直抵心灵的思想淬炼——精神之钙更充盈,行动之基更坚实。队员们交流感悟:沉浸式红色学习让“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真正入脑入心。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以青春视角挖掘红色故事,深耕红色文化传播,让革命先辈的精神火炬,照亮更多青年的成长之路,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持久的青春动能。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