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在平凡之路 见证“奔”出来的幸福

“硬木扁担杉木桶,代代不离驼背种。一根扁担两只篮,有女莫嫁上窑湾”。这首民谣就是江西第一村——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进顺村改革开放前的真实写照。但如今,在天香路的南侧,花木繁茂,整洁漂亮,一幢幢六层楼房在绿树掩映下错落有致。进顺小康家园已经成为了1400多名村民新的居住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今年55岁的小拉出行网约车司机涂师傅见证了这里的变迁与发展。

掀起创业热潮“泥腿子”上岸变工人

改革开放前,进顺人以种菜为生。虽然居住在城郊,却是十足的“泥腿子”。菜农,挑水担粪犹如宿命,人均年收入仅有74元,村级年纯收入也只有6.55万元。小小的涂师傅和小伙伴们也得时常帮着父母下地除草、育苗。

1978年,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进顺村掀起了第一次创业热潮。一时间,村里接连冒出了酱油厂、内衣厂、米粉厂等20多家村办企业,“洗脚上岸”的进顺村人,有了“工人”这一新身份。涂师傅的父母也“洗脚上岸”穿上了统一的制式工服。而那时,年纪尚小的涂师傅则在心里偷偷种下了一颗汽车梦的种子,“那个时候打车费很贵,坐出租车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当时的富贵人家都喜欢坐出租汽车,我们家当时也吃得饱饭了,很多事情就敢想了,就会想着以后如果能开车就好了”。

筑牢集体产业 发展成果惠及村民

城镇化浪潮冲击着这座城市“插花型”村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城市夹缝中求生存的进顺村大胆决定“反弹琵琶”:关闭部分村办企业,集中村里全部资金在南昌市的黄金地段建设一座16层高的大酒店,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宾馆、酒店等,从而迈出发展三产的第一步。

“村里搞三产,我也圆了梦,开上了我的第一台出租车,红色夏利,也算是成为了服务业中的一员”,提到那时候,涂师傅的脸上满是笑容。

为了让村民长期享有稳定的资产性收入,进顺村分别于1999年、2002年和2016年分三次两个阶段进行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先后把村集体股份的30%、15%、55%量化给全体村民,成为了江西省首个把村集体企业股份(收益权)100%量化给村民的村庄,让村民真正成为村集体企业的主人,集体资产从“人人有份”到“人人持股、年年分红”,完成了村民职工向股东的历史性转变。

富口袋享生活 树起文明村庄新形象

   “十几年前,我们和周围的邻居就都从20平方米的平房搬进了这里100多平方米的农民公寓,日子越来约好了,打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我们服务的对象也从原来出差办公的人变成了周边的邻居”,涂师傅回忆道。

2000年,村集体收入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村里的“万元户”比比皆是,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地得到提升。退休金、免费医疗、学生奖学金、压岁钱、长寿奖、“三节”节日费、大病救助基金……一些城市居民都未曾享受到的福利待遇,早已是进顺村人的标配。

2021年,在儿子的鼓励下,涂师傅告别了出租车司机的身份,加入小拉出行网约车平台,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而面对这样的转型他也显得十分欣喜,“我们周围的邻居,连老太太出门都是用手机打车,我又喜欢开车,所以网约车司机的这个身份我很满意,而且时间上更自由,收入也比以前更好一些,压力没那么大,还可以参加一些平台的公益活动,有所得、有所乐。”

如今的进顺人,不但物质上富有了,精神生活也是丰富多彩。近年来,进顺村推进了村级“细胞工程”,建立了全省首个村级老年大学,全省首个村级文化生活馆。多类别、多形式、多层次的精神文化活动,让进顺村人生活的更加有品质、有尊严。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