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地进行沟通。听力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技能之一,是获取信息、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文化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多元化的国际交流环境。
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
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深入理解和表达,帮助学生掌握语法与语用的规则。在跨文化视角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促进学生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重大,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英语中的众多词汇和表达都承载着特定文化内涵。通过跨文化听力教学,学生能洞悉此类词汇背后的文化根源,实现对词汇的精准理解与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同时,不同文化塑造了各异的语法与语用规则。英语注重形式逻辑,语法结构严谨;而汉语重意合,形式相对灵活。在跨文化听力学习中,学生大量接触真实英语语境,可深入体会英语语法的运用逻辑。而在语用方面,跨文化听力教学让学生熟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范。西方文化中交流较为直接,而东方文化常较委婉。学生通过听力了解这些差异后,在实际交流中能依据对方文化背景,合理选择表达方式,避免语用失误,实现更有效的沟通。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与文化的包容和理解。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至关重要,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度与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理解。通过英语听力材料,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丰富的文化习俗,从而敏锐感知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敏感度,避免因文化无知而产生误解。跨文化听力教学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理解。听力材料涵盖多样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如西方强调个人主义,鼓励个体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而东方文化多注重集体主义,强调个人对集体的责任。学生在倾听与学习过程中,逐渐明白不同文化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基于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形成了各自特色。这种认知使学生能够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摒弃偏见与刻板印象。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意识的指引下,既能尊重他国文化,又能保持自身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交流中实现有效沟通与和谐共处,成长为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素养的人才。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大学英语听力材料犹如一扇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其丰富多样的内容涵盖了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艺术等诸多领域。学生通过聆听这些材料,能够深入了解各国的社会风貌与发展动态,在涉及国外科技创新的听力内容中,学生可以知晓不同国家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与应用,从而拓宽对全球科技发展格局的认知,培养宏观的国际视野。同时,跨文化听力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在接触多元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不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点与理念,他们需要思考、分析并做出判断,这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另一方面,这种教学促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跨文化交流技巧,通过理解不同文化的沟通方式与礼仪规范,学生能够在国际交往中更加得体自信,展现出良好的素养与风度。
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选取多元文化教学素材融入英语听力教学中,深入挖掘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多元文化教学素材的选取,能为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多扇窗口。一方面,素材应涵盖广泛的地域文化,除英美文化外,纳入欧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关于北欧国家社会福利体系与文化根源关系的听力材料,让学生了解高福利背后平等、互助等文化价值观的支撑;或者选取介绍非洲部落独特音乐舞蹈文化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其节奏韵律中蕴含的对自然、祖先的敬畏。另一方面,素材类型要丰富多样,包括新闻报道、电影片段、学术讲座、日常对话等,从不同维度展现各国文化。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剖析文化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意义,不仅让学生了解各流派的艺术特点,更要深入探讨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以及对当时文化价值观的反映。以印象派为例,分析其突破传统绘画观念,追求光影瞬间的创作理念,背后是对工业革命后社会变革、人们感知变化的回应,体现了对个体主观感受的重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提升英语听力能力的同时,能够真正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培养跨文化意识与全球视野,以适应日益多元的国际交流环境。
注重文化知识系统性传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文化知识的系统性传授是跨文化背景下英语听力教学的基础。教师应构建全面的文化知识体系,从历史、地理、宗教、社会制度等多维度展开,通过系列听力材料并结合历史发展脉络,讲述不同文化的演变,如美国文化从早期欧洲移民文化融合,到西进运动、多元族裔融入后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动态发展对语言表达的持续性影响。在传授知识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讨论是关键。教师可针对听力材料中的文化现象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鼓励学生从经济模式、社会价值观、历史传统等多角度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碰撞思维火花,加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讨论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文化观念,培养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意识。这种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更促使他们深度理解文化差异,学会在跨文化交流中灵活运用知识,提升英语听力理解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能力的人才。
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引进,为教师创造文化交流实践机会。师资培训是提升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的跨文化培训课程,内容涵盖跨文化交际理论、不同文化的特点与差异等。同时,培训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在跨文化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能够采用更有效的方式将跨文化知识融入听力课堂中。此外,引进具有丰富跨文化背景的教师也十分重要,这些教师凭借自身在海外学习、生活或工作的经历,能够为教学带来鲜活的文化案例和一手的文化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享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真实交流故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文化差异,并且在教学中更精准地把握跨文化听力材料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而为教师创造文化交流实践机会,能进一步深化他们对跨文化的理解。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与国外学者的交流合作中,了解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思维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参加海外短期进修项目,亲身沉浸在目标语言文化环境中,体验当地的社会生活、教育体系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师能够积累丰富的文化素材,将真实的文化体验融入听力教学内容中,使教学更加生动、真实。
跨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提升教师跨文化素养等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注重跨文化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国际交流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跨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有望在跨文化视角下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作者:高婉盈,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