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理论宣讲讲“活”,讲出“新味道”

如何将理论宣讲讲“活”,讲出“新味道”

——如何提高八“零”志愿服务队员宣讲技巧(饶伟波)

当前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总书记视察江西讲话精神宣讲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八“零”志愿服务队宣讲成员,肩负着把党的精神、党的声音传达到基层的重任,宣讲的质量如何、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基层党员群众的“获得感”。政策理论宣讲,是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有意义”的政策理论宣讲工作开展得“有意思”?需要努力做到在内容上把宣讲稿写“活”,在形式上把宣讲稿做“活”,在表达上把宣讲稿讲“活”,让理论宣讲化为一汪清如许的源头活水,才能成为弦歌之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站在“聆听者”的角度,适时添加“佐料”,让宣讲内容“活”起来。

作为一名八“零”志愿服务队宣讲员,在宣讲过程中,要避免陷入自说自话的误区,一股脑讲了很多基本政策理论,最终却只感化教育了自己。理论宣讲要讲出好效果,吸引群众的眼睛和耳朵是前提,说空话、讲套话,故弄玄虚、云里雾里,只会让群众对宣讲敬而远之。政策理论宣讲,干部群众只有感兴趣才能听进去,只有听进去才会入脑,进而入心。因此,在拟稿时,要注重换位思考,从广大干部群众“聆听者”的角度出发,内容要引发共鸣,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丰富的佐料素材,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在接通“天线”的同时接通“地气”。作为理论宣讲者,要多调查研究,多摄取生动鲜活的第一手素材,带着问题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多走进百姓家拉拉家常了解民意,真正弄清楚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宣讲过中,要多讲家常话、大众话,多讲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做到讲实际不浅论宣讲可亲可近、可学可用。

二、站在“领航员”的维度,合理调配营养”,让宣讲形式“活”起来。

理论宣讲是“传声筒”“放大器”“调音器”,要让声音传得更响亮、调得更妥帖、听得更舒畅。八零志愿服务队宣讲员作为我乡党员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领航员”,肩负着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任,要有打“持久战”、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宣讲“领航员”,必须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合理调配营养。针对农村党员群众,可突出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等内容,多深入一线开展送学服务,提升学习的针对性;针对年轻党员群众,可突出创新创业、中国梦等主题,多利用互联网手段,增强宣讲的参与度,增强宣讲融入度。通过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互动,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说明白,真正让党员群众既“解渴”又“补脑”。

若是在田间地头、居民楼栋、文体广场等开展微宣讲,虽场地设备有限,不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可身着鲜艳的志愿服务红马甲,提前打印好和宣讲主题契合的A3尺寸图片,站在听众们(多是村民、街坊邻居等普通群众)中间,突出微宣讲小范围、近距离、短时间的特点,360度无死角地和他们面对面互动,这种亲切的拉家常方式,更能打动人。抛弃“口号式宣讲”“填鸭式灌输”,理论宣讲变得鲜活了。

三、站在“传播者”的高度,精准掌握“火候”,让宣讲表达“活”起来。

宣讲是一个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精准掌握“火候”,不能指望通过“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见影,更不可能「一口气吃个胖子」。

一是在宣讲中不要一直傻愣愣坐在宣讲台上,可以站起来,适当地加入一些动作手势语,能更好的表达抒发感情,用激情打动听众。

二是表情要自然,面带微笑,不能闷头看讲稿或课件照本宣科,要注意和听众进行眼神交流,用亲和力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

三是练好普通话,注重发声技巧,一口字正腔圆且宛转悠扬的播音腔,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能牢牢吸引听众注意。

四是在宣讲中要注入感情,切忌把生动的故事讲得磕磕绊绊、干干巴巴。

五是宣讲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做好专题的选题编排、进度计划、轻重缓急,“慢火精炖”、循序渐进地架设起理论通往大众的桥梁,让党员干部能不断地饱尝到理论大餐理论。宣讲只有真实、鲜活,才会声声入耳、时雨春风,才能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引导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