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萍乡学院校党委书记邱晓辉,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永国,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曾敏,党政办主任江惺俊,宣传部副部长黄娜,团委兼职副书记宋宇鑫及商学院博士李平带领12名大学生齐聚景德镇陶阳里,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邱晓辉带队现场指导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并为同学们讲授思政课,引导大家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在千年窑火中探寻文化根脉、感悟时代精神。

沉浸探访:触摸千年瓷都文脉
在御窑厂门前合影后,师生们沿着总书记足迹开启深度探访。在南麓遗址保护棚,邱晓辉与同学们共同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的殷殷嘱托,强调“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是守护文化根魂的核心要义。师生们细致了解御窑厂历史变迁、龙珠阁与珠山的深厚渊源,并在御窑博物馆深刻体悟总书记“修复就是保护”的科学论断。在明清窑作群,精湛的传统技艺展示令师生赞叹不已,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的互动交流,让“工匠精神”变得生动可感。


实地考察:浸润红色革命文化
邱晓辉带领学生一行来到瑶里新四军改编纪念馆,开展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在参观过程中,邱晓辉结合革命历史,勉励同学们要深入学习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养。他强调,思政教育要走出课堂、走进历史,让红色资源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学生纷纷表示,此次实践学习受益匪浅,将牢记嘱托,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感悟共鸣:乡土传承与创新启迪
同学们纷纷畅谈对陶瓷文化的认识与思考。学生肖鹏谈到“要从两个方面来陶瓷文化看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个是大众认知度,另一个是地域独特性。”学生徐玮分享道:“这几天在景德镇的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芦溪县的电瓷产业与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在文化文脉上的遥相呼应,领悟到非遗传承人对自己作品的热爱以及创作的艰辛。”有的同学就游客对瓷器文创产品的黏度较低对景德镇发展第三产业的未来提出构想,也有的同学提到了相同瓷器在不同地区售卖的瓷器文创产品价格差异较大的现象,更有同学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融入了现代元素的瓷器在市场中占据了相当的份额。邱晓辉在听完同学们的发言之后表示:“正因为每个人视角不同、专业各异,才形成了‘千人千面’的创造力,这要求我们不仅要了解当地的非遗文化,更要思考如何将身边的非遗资源进行融合创新。中华几千年的文明积淀赋予我们无与伦比的文化自信,这份自信源于对传统的尊重,更源于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的创新活力。”

思政升华:行走课堂凝聚强国志
探访结束后,邱晓辉在徐家窑现场给同学们讲授思政课。他强调,此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的足迹开展暑期大思政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寻根,更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他表示,要深入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肩负起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他勉励青年学子:“要将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刻理解总书记对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小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之中,以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使命。”


此次活动是学校积极响应江西省“文化赣鄱行”大思政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通过深度探访、现场教学与思想碰撞,师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景德镇陶瓷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金色名片”价值的理解,更在行走的课堂中提升了文化自觉,强化了使命担当,为后续调研成果的形成和青春建功新时代积蓄了深厚力量。
供稿:吴柳诗,一审:熊云杰,二审:廖宇沙,三审:魏峰